在地化的小心得

翻譯的確是拿到你手上,怎麼翻都可以。

但是,各類型的出版品,還是有語言的責任存在。那個責任其實是所謂「消費者的期待」,簡單來說,你的翻譯必須要滿足客戶、觀眾、讀者的要求。語言首先還是要滿足80~90%的人,接著才去談談你自己的創作和創意。

近期,「翻譯在地化」出現太多可能無法滿足80~90%的情況。我身邊的朋友年紀橫跨23到36歲,我想是應該沒有世代上的問題。他們對這種翻譯也是有褒有貶,換言之,此策略的翻譯仍有爭議。

總之,最後還是要回到一點:你翻譯的文本、服務群眾和社會情境容不容許你做這樣的事情?如果你這樣翻了,編輯改掉大半,或出版之後社會接受度參半,也許未來要稍微妥協和調整。當然,如果是翻譯腦粉團,或是鄉民分享,愛怎麼翻真的隨你。也許未來可以從「創譯」角度寫一篇論文討論這種文化反客為主的力量。

這條路不好走。我還是希望譯者大家都先走穩,有固定的好案源,每年至少產出個30~60萬中文字,掌握自己語言的方向,文字基本功練好,接下來我們再來好好對談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